阅读此文之前,请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
本文陈述所有内容,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
本文陈述所有内容,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
暑假刚到,研学游就掀起热潮,从携程平台订单增加,到广之旅“智趣营”占亲子订单六成,这种带着教育期待的出行,成了不少家庭的暑期选择。
家长们抱着让孩子拓宽视野、探索世界的心愿,即便面对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费用,也依旧热衷,但第一批研学团回来后,期待变成了失望与愤怒。
展开剩余88%流水线式的打卡、名不副实的体验、模糊的收费明细,让“研学”成了高价旅游的幌子,为孩子教育投入不少的中产家长,开始在社交平台吐槽。
图片来源网络
当教育和商业紧密捆绑,研学的初心被欲望裹挟,这场看似美好的成长之旅,到底是在帮孩子成长,还是在收割家长的焦虑?
研学热
一到假期,朋友圈非常热闹,今日这家晒出在大西北仰望星空的照片,明日那家分享飞往新加坡做“插班生”的动态,九宫格的图片都快要装不下这些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。
面对这样的景象,为人父母者怎能不心生慌乱?往昔假期,孩子们不过是尽情奔跑嬉戏,最多再报几个补习班。
图片来源网络
如今,“双减”政策虽关上了补习班的大门,却未能熄灭家长们的热情,这股无处安放的劲头,总算在研学活动中找到了新的宣泄口。
无论是什么机构,只要在宣传广告上贴上“研学”的标签,家长们便想要自己的孩子参加,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这句语多么振奋人心!
图片来源网络
“别让孩子输在暑假的弯道上”,这句口号都不断提醒着家长们那颗焦虑的心,于是,家长们咬着牙,再看看银行卡里的余额,终究还是狠下心来,刷卡报名。
天价报名
家长并非舍不得花钱,只是这些钱花得让人心里不安,打开手机上的家长群,铺天盖地的研学广告令人眼花缭乱。
信息来源新浪财经
国内的夏令营,像去北京“体验名校”的行程,费用就要好几千,细看行程单才发现,所谓名校参观不过是校门口匆匆合影,讲座也只是播放提前录制的视频。
还有那些名字听起来很厉害的雨林探险、火箭发射观摩、财商培训等活动,打着“沉浸式学习”的旗号,实则把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待包装成昂贵的商品。
图片来源网络
内容越花哨,价格越高,某机构推出的三天两晚沙漠研学,包含沙画体验和简易星空观测,开销就抵得上一个月的工资,而往返的机票费用还得另外计算。
出国的费用就更不用说了,英美名校两周游开口就要四五万,行程安排里充斥着走马观花的景点打卡和蜻蜓点水的课堂旁听。
图片来源网络
有的人带孩子参加埃及“文明探索”研学,母子俩花了六万多,结果到了当地才发现,所谓的古迹讲解竟是拿着翻译软件照本宣科。
即便价格这么高,也拦不住家长,这些家长中,有的咬牙透支信用卡,有的推掉自己的体检计划,只为给孩子争取“别人家孩子都有的机会”。
图片来源网络
这哪里是给孩子报班,其实是家长在为自己的焦虑买单,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,担心没给孩子最好教育资源,在相互攀比的教育内卷中,教育投入逐渐变成了一场没有尽头的竞赛。
花钱受罪
花钱总是希望能有所收获,哪怕是让孩子增长些见识、学到些东西,甚至只是学会自己洗袜子,也不算白费。但现实与预期完全不同。
有人报了一个八千元的故宫研学团,宣传称有专家带队深度讲解,可孩子回来后却一问三不知,只记得在珍宝馆门口排了四十分钟队,最后拍了张集体照。
图片来源网络
所谓的专家其实只是普通导游,举着小旗子念着千篇一律的解说词,还不停催促“快点快点,下一个景点了”,这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并无二致。
若是自己带孩子去,连门票带吃饭一千块都用不了,更糟糕的是住宿和伙食,宣传说住星级酒店,实际却是几十个孩子挤在郊区的快捷宾馆。
网友吐槽
说吃营养餐,却有孩子在停车场就着汽车尾气啃面包,这根本不是去学习,纯粹是花钱受罪。
研学市场缺乏监管
当前,研学市场热度很高,全国以研学名义开展业务的公司已超过三万多家,仅去年每月就新增两百多户。
该行业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,像新东方这样的英语培训巨头也转型开展高价研学游,传统旅行社更是直接在原有线路上贴上“研学”标签后就提高价格。
研学
整个行业如同在进行圈地运动,各方都在争夺市场份额,服务质量以及孩子能否学到知识反而成了次要问题。
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有效的监管措施,不少投机者借着教育的名义获取利益,而焦虑的家长则成了容易被针对的群体。
网友评论
暑假即将结束,研学市场的乱象,估计还会持续几年,家长心里应该有明确的判断。真正的研学,能让孩子跳出书本,接触真实的世界,这无疑是有益的。
家长吐槽
但好事,也可能被办得不好,跟风和攀比,是最大的问题,别人家的孩子去了哈佛,并不意味着自家孩子去了就能考上。
结语
孩子的成长是一场马拉松,不会因为一两次豪华旅行就能实现冲刺,说到底,研学的本质,不在于花了多少钱、去了多远的地方,而在于是否用心引导。
图片来源网络
与其花大价钱,让孩子在人多的景点只是拍照,不如周末开车带他去郊外的农场,看看蔬菜的生长过程,或者去家门口的博物馆,和孩子一起研究一块古老的砖石。
这一行业的乱象,终究需要家长自己去分辨,捂紧钱包,保持清醒,总归是没错的。
参考资料
光明网——2025.06.30——研学游避坑指南
光明网——2025.06.30——研学游避坑指南
新浪财经——多少家长被逼报名50000元暑期研学营
新浪财经——多少家长被逼报名50000元暑期研学营
发布于:山西省聚富配资-个人股票配资-在线股票配资平台-怎么找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